咨询热线:
0710-2359889
文章列表
2021-02-01
进入2月份,各地又颁发了一些货运新规,其中有不少地区开始实施新的限行禁行措施,在外跑车的卡友不要错过!浙江:全省开启区间测速浙江高速交警总队发布公告:将于1月28日起,在辖区高速公路全路网843段区间开展区间测速,并利用区间测速设备进行超速...
2021-03-25
中汽兄弟、京东物流联合举办的《温暖2020让物流更美好——中国商用车(卡车)及物流运输行业首届“金蜂奖”年度颁奖盛典》定于2021年4月11日14:30—20:30,在【人民日报新媒体大厦中央厨房全媒体大厅】隆重举办。序号活动议程备注1领导...
2021-06-14
做了16年的工人,时间固定,待遇差,真的受够了,在36岁这年,邱师傅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改行做了货运司机。当时的邱师傅,立了一个小目标,苦点累点不算什么,比上班多赚一倍的钱就好了。在给别人开了一些年的车以后,邱师傅决定自己干。奔向幸福的路上总会有点坎坷,最初就在该拉什么货这个问题上犹豫了很久。好在,遇到了一些靠谱的朋友,真诚地和他分享了各行业的货运行情,让他少走了不少弯路。后来,他最终定下了...
2022-06-05
中国商用车综合性能测评正式开始,作为中国汽车报、中汽兄弟商用车测评项目的延续,对AMT自动挡商用车车型进行综合性能测评。活动于2022年6月13日在重庆中国汽研正式启动。
2022-07-20
本次封闭道路测试在中国汽研重庆大足实验基地进行,与开放道路测试一样,每台挂车及所加载总质量固定,也是模拟车辆真实行驶工况,是用固定重量的石块增加车辆重量以模拟真实上路的商用车。
2022-08-25
#2022年度中国商用车综合性能测评 历时11天的严峻考验和全面测试在重庆.大足圆满落下帷幕!整个测试项目有哪些内容,一起精彩回顾吧!
2024-01-16
历时11天的严峻考验和全面测试,“中国商用车综合性能测试(AMT自动挡牵引车)”终于在山城重庆落下帷幕。各辆车是车辆表现如何?且看视频。
2024-03-14
为了传播汽车文化,增强青少年对于汽车产业的关注与热爱,培养青少年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同时鼓励青少年争做“小小汽车设计师”,努力成长为支撑汽车工业发展的栋梁之才,中汽兄弟联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面向全国卡友,公开开展“青少年汽车无限创意征集活动”。 活动主题:我心目中的绿色出行作品形式:蜡笔画、漫画、国画、水彩画等手绘作品活动分组:少儿组、青少年组参赛要求:j作品须是在画纸、画板上手绘...
2024-11-11
造车新势力又又又“支棱”起来了。日前,在阿维塔重点供应商伙伴沟通会上,阿维塔总裁陈卓透露称,阿维塔目前正在进行C轮融资,规模达到100亿元,公司的投后估值将从B轮的200亿元涨到300亿元。几乎同时,小鹏汽车宣布成功发行“小鹏融资租赁2024年第2期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碳中和)(专精特新)”,项目总规模达5.95亿元,募集资金用于为购买小鹏汽车的用户提供融资租赁解决方案。而在国庆节前,蔚来...
上一页 1 下一页

油电相争,混动受伤

发表时间:2024-03-07 14:17

龙年伊始,新能源汽车便迅速向燃油车发起挑战。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能源车企,发起了新一轮的价格战,并打出了“电比油低”的口号。特别是在A级家轿市场,新能源入门级车型的售价已经降到了8万元以下,这无疑是对市场的一次巨大冲击。然而,燃油车品牌也不会轻易让步,已经有品牌开始反击,打出了“油比电强”的宣传口号,并积极参与这场价格战。在这场新能源汽车与传统燃油车的竞争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两者的中间产物——油电混合动力汽车似乎受到了更大的冲击,其在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变得扑朔迷离。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以及消费者对环保、节能需求的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正在快速增长。与此同时,传统燃油车仍有一定的市场基础,尤其在某些特定领域和地区。在这种背景下,油电混动汽车作为一种过渡性技术,既具备燃油车的续驶里程和加油便利性,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油耗和排放,因此在市场上也有一定的需求。然而,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不断降低,混动汽车的市场空间正在受到挤压。


新能源汽车继续狂飙
  新的一年,某知名人士的一句“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在菜单上”,深刻揭示了竞争的残酷性。这句话在汽车市场,尤其是技术路线竞争中同样适用。汽车产品的技术路线主要分为:ICE(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传统燃油车)、HEV(Hybrid Electric Vehicle,混合动力汽车)、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插电混动汽车)、BEV(Battery Electric Vehicle,纯电动汽车)以及FCEV(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氢燃料电池汽车)。
  在中国市场,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被归类为燃油车范畴,而纯电动汽车、插电混动汽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则属于新能源汽车范畴。2023年,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渗透率继续攀升。相关数据显示,去年我国乘用车累计零售2169.9万辆,同比增长5.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累计生产892.0万辆,同比增长33.7%;累计批发886.4万辆,同比增长36.3%;累计零售773.6万辆,同比增长36.2%。
  相较之下,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受到新能源汽车的挤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曾备受期待的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曾被视为传统燃油车的升级型产品)并未实现预期的市场增长。
  根据第三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基于国内整车终端销售数据,不含进出口数据,可能与相关零部件企业实际出货数据存在差异),2023年我国混合动力汽车销量为81.5万辆,同比增长4.4%;PHEV销量达到232.5万辆,同比增长84.7%;纯电动车型销量492.4万辆,同比增长23.89%。
  数据清晰显示,即便在基数相对较小的情况下,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速仍然远低于新能源汽车。与其说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表现不佳,不如说是新能源汽车的迅猛发展令人瞩目。预计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因为新能源汽车的售价更低,使用成本更低,整体性价比优势更加凸显。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价格均有大幅下降。有业内人士声称,当今电池已经跌到了“白菜价”。尽管价格已接近“白菜价”,但动力电池的降价趋势仍在持续。业内预测,年内价格有可能进一步降低至0.3元/Wh。若降至这一价格,100kWh的大电池包的价格可能仅为4万元左右,而在两年前,同样大小的电池包价格高达20万元左右。
  动力电池的大幅降价使得新能源汽车在成本上相较于包括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在内的传统燃油车具备了同价竞技的可能,也让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变成了搅动整个乘用车市场的价格战。
  混动优势不再显著
  在国内市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受到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直接冲击更为明显。因为纯电动汽车存在里程焦虑的问题,这成为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得以在市场上立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们既节能又没有里程焦虑。
  然而,随着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的日益成熟,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的优势逐渐减弱。前者不仅生产成本更低,而且更省油。业界专家指出,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目前拥有几大明显优势。首先是续驶里程优势。相比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插电混合动力汽车拥有更大的电池容量,因此能够提供更长的纯电动续驶里程。这种优势使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日常使用中更加灵活,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长距离出行的需求。
  其次,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节能方面表现突出。由于可以通过外部充电设备为电池充电,其在行驶过程中可以更多地采用纯电动驱动模式,从而降低燃油消耗。此外,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制动和滑行过程中,能够更充分通过能量回收系统将部分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储存在电池中,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再次,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环保方面也有着卓越表现。在纯电动模式下,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实现零排放,对环境无污染。而在混合动力模式下,由于燃油消耗较低,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排放相比传统燃油车也会大幅减少。此外,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通过外部充电设备使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充电,从而进一步降低碳排放,这一优势使得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政策方面获得了更多支持。
  最后是技术优势。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的电池能量密度越来越高,充电速度越来越快,为用户带来了更加便捷的使用体验。此外,插电混合动力汽车还可以通过智能充电技术实现预约充电、自动充电等功能,进一步提升用户满意度。这些优势共同促使插电混合动力汽车在汽车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油电混合动力汽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市场前景不明朗
  油电混动技术一直是日系车的专长,尤其是丰田品牌,其在汽车圈内享有盛誉,被形容为“世界上有两种混动,一种是丰田,另一种是其它”。凭借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成熟的油电混合动力产品,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在这一细分市场中占据了绝对主导地位。
  从数据上看,2021年国内HEV新车销量中,日系车占据了高达99.45%的市场份额,其中丰田、本田、雷克萨斯三大品牌分别占据了53.7%、33.7%、12%的市场份额。具体到车型,雷凌、卡罗拉、艾力绅、奥德赛、雷克萨斯ES等车型位列销量前五。即使在2022年和2023年,日系车依然保持了对这一市场的绝对控制。
  然而,仅靠日系车一家独舞显然难以推动油电混动汽车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更重要的是,油电混动技术更多被视为对传统燃油车的技术改良,而非革命性变革。这是因为其核心技术依然建立在燃油车的基础上。
  以丰田的THS混合动力系统为例,虽然其已经迭代到第五代,并在结构、电机、电池等方面进行了全面革新,如电机的小型化、轻量化、精密化,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升和重量降低等。这些技术进步无疑提高了其工况下的电驱占比和整体性能。然而,即便如此,它依然无法摆脱对燃油的依赖。
  与此同时,油电混动的竞争对手——插电混动技术,则完全建立在电的基础上。这种技术以电为主,即使在亏电状态下,也能通过不同的动力模式实现更高的纯电动行驶占比。例如,比亚迪的DM-i超级混动技术,通过大容量电池包和智能能量管理系统,实现了更低油耗和更高效的能源利用。
  尽管油电混动汽车在市场上仍有一定的销量,但其整体发展情况显然低于预期。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的规划,到2035年,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应各占50%。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油电混动汽车要实现这一目标几乎无望。有分析人士表示,这主要归咎于其在技术路线上的局限性,以及竞争对手插电混动技术的迅速崛起。
  在中国何去何从
  “在短期内,油电混动汽车在中国市场仍会保持一定的市场份额,但预计仅会是一个小众市场。”一位业界观察人士如此表示。毕竟,燃油车仍有其存在的空间,只要有市场需求,油电混动汽车就能找到生存之地。然而,油电混动汽车的市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日系车企。尽管中国和韩国的一些汽车品牌也有油电混动汽车进入市场,但它们更多的是点缀,难以形成主流。
  以丰田汽车为例,其2023年全球销量为1123.3万辆,同比增长7.2%,连续第四年蝉联全球销量冠军。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仅为104018辆,占比不足1%。而油电混动汽车销量首次突破300万辆,达到342万辆,同比增长31.4%,占据了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销量的近三分之一。这表明,日系车企在油电混动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品迭代上不会止步,未来在中国市场也将持续推出相关产品。尽管日系车在全球市场保持了强势增长的态势,但在中国市场,它们的日子并不如以前那般滋润。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日系三强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均出现下滑。
  丰田汽车销量为170.1万辆,同比下滑12.36%。其中,一汽丰田销售80万辆,同比增长4.1%;广汽丰田销售90.1万辆,同比下滑10.34%。本田汽车销量为123.4万辆,同比下滑10.12%。其中,广汽本田终端累计销量为62.05万辆,同比下降14%;东风本田终端累计销量为61.37万辆,同比下降5.6%。日产汽车在中国区(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的累计销量为79.3万辆,同比下降24.8%。而2022年,日产的销量为105.5万辆,同比降幅为22.1%。
  那么,日系车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是否会继续下滑呢?这涉及到多个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趋势、竞争环境以及政策导向等。从市场需求来看,随着消费者对汽车品质和性能要求的提高,以及环保意识的增强,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合动力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然而,日系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相对较慢,这可能会对其市场份额产生一定影响。
  从技术趋势来看,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可能会逐渐缩小。而日系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这可能会对其未来的市场地位构成挑战。此外,竞争环境也是影响日系车市场份额的重要因素。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有国内品牌的竞争,还有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品牌的竞争。如果日系车企不能及时调整战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就可能会面临市场份额下滑的风险。
  有分析人士表示,政策导向也会对日系车市场份额产生影响。油电相争的竞争格局下,混动汽车受到冲击不言而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混动汽车没有市场前景。在某些特定领域和地区,以及对于某些特定消费者群体来说,混动汽车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吸引力。对于车企来说,如何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格局来调整和优化产品线,将是在未来市场中取得成功的关键。
  具体到中国市场,我国政府一直在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鼓励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如果日系车企不能紧跟政策导向,就可能会错失市场机遇。日系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和风险远大于其在全球其他市场。因此,其油电混动汽车在中国市场能否继续占据一席之地,情况不容乐观。

版权声明:“中汽兄弟”是针对全国卡友提供全面、官方、综合的公益服务平台。本文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